中医基础理论-3
声明:本文是中医学基础理论视频(广中医·潘毅) 的学习笔记,包括经络,病因,病机。
4. 经络
经脉络脉的统称
- 经脉:主干,一般较深,主要有正经,奇经,经别三大类
- 络脉:分支,一般较浅,分为别络,浮络,孙络
- 连属部分:外连经筋,皮部,内络属脏腑
- 络: 连系相表里的脏腑
- 属: 连系本身的脏腑
- 经络图示:
十二经脉
脏阳腑阴
- 走线规律
相表里阴阳经在四肢相交, 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部相交(头为诸阳之交)
- 头面部
- 阳明: 面额(前)
- 少阳: 头侧(中)
- 太阳: 面,头顶,后头(后)
- 躯干部
- 手三阳行于肩胛,手三阴行于腋下
- 腹面
- 从内(中线)到外:足少阴,足阳明,足太阴,足厥阴
- 头面部
- 走线规律
奇经八脉(奇经含义:规律不明显)
- 督脉:总督,统率(阳经)
- 功能:
- 调节阳经气血,为“阳脉之海”
- 反映脑,髓,肾的功能
- 循行:与任冲共起胞中/精室,至会阴,后自沿背正中上循头额鼻,止于上颚
- 功能:
- 任脉:担任,妊养
- 功能:
- 调节阴经气血,为“阴脉之海”
- 任主胞胎–调节月经,促进生殖功能,与妊娠有关
- 循行:与任冲共起胞中/精室,至会阴,后自沿腹胸正中上循环唇
- 功能:
- 冲脉:冲要
- 功能:
- 调节十二经气血为“十二经脉之海”
- 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–“冲为血海”
- 循行:与任督共起胞中/精室,至会阴,后自沿脊柱上行,夹任脉上行,沿下肢内侧下行
- 功能:
- 带脉:
- 功能:约束纵行诸经,调节脉气,主司妇女带下
- 循行:绕身一周
- 阴/阳跷脉:
- 功能:
- 维络诸阳诸阴
- 主司下肢运动,司眼睑开合
- 功能:
- 阴/阳维脉
- 督脉:总督,统率(阳经)
经别
- 特征: 离,合,出,入
- 功能:
- 加强表里经联系
- 加强体内外,四肢与驱赶的向心性联系
- 加强十二经脉与头面的联系
- 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
- 加强足经与心脏的联系
洛脉
- 功能:主导细小脉络,维系表里两经
经筋
- 约束骨骼,主司关节运动
皮部
- 十二经脉之气在皮肤一定部位的反映区
5. 病因
概述
- 引起疾病的原因:六淫,疬气,七情,劳逸,外伤,寄生虫,药邪,医过,先天因素
- 探求病因的方法:1.询问 2.辩证求因
- 病因分类:外感,内伤,病理产物形成
六淫: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六种外感病邪
- 病因:
- 六气太过或不足
- 非其时有其气
- 气候变化急骤
- 人的适应能力下降
- 致病特点:
- 外感性:多从肌表,口鼻侵入(脾肺易感)
- 季节性
- 地域性
- 相兼性:可单独,亦可多个同时致病
- 转化性: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其证候可发生转化
- 六淫性质及致病特点
- 风邪: 致病具有风之轻阳,开泻,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
- 特点:
- 风为阳邪,轻扬开泄,易袭阳位
- 如伤风:恶风,汗出,发热,头身痛,咳,喘(咽痒),鼻塞,流清涕,脉浮缓 【桂枝汤】
- 风性善行而数变
- 善行:善动不居,游移不定
- 数变:变换无常,发病迅速
- 风性主动: 致病动摇不定
- 风为百病之长:常兼他邪合而伤人,为外邪致病先导,致病广泛
- 风为阳邪,轻扬开泄,易袭阳位
- 特点:
- 寒邪: 致病具有寒冷,凝结,收引的外邪
- 伤寒:伤于肌表,阻遏卫阳
- 中寒:直中于里,伤及腑脏阳气
- 特点:
- 寒为阴邪,易伤阳气
- 寒性凝滞
- 寒性收引
- 湿邪: 致病具有重浊,粘滞,趋下特性之外邪
- 特点:
- 湿为阴邪,易阻滞气机,损伤阳气
通常有湿的表现即加行气药【如陈皮】,气行则水行
- 湿性重浊:
- 重: 沉重,重着
- 浊:浑浊,秽浊
- 湿性粘滞
- 粘:粘腻 症状的粘滞
- 滞:停滞 病程的缠绵
- 湿性趋下
祛湿:茯苓,陈皮,薏米,砂仁,荷叶,冬瓜(暑湿)
- 湿为阴邪,易阻滞气机,损伤阳气
- 特点:
- 燥邪: 致病具有干燥,收敛清肃特性之外邪
- 特点:
- 燥邪干涩,易伤津液
- 燥易伤肺
润燥:雪梨(生:清热生津,炖:养阴润肺),百合,麦冬,沙参宝,蜂蜜(除荔枝蜜,大部分性甘平,凉水冲偏凉,温水中性,热水偏热)
- 特点:
- 热(火)邪:致病具有火热升腾特性之外邪,热通常发散,外生,火较为集中,内生
- 特点:
- 火热为阳邪,其性炎上
- 火热易伤津耗气【西洋参(寒性),太子参】
- 火热易生风,动血
- 火热易扰心神
- 火邪易致疮疡
清热:银花,菊花,桑叶,黄连,夏枯草,竹叶,葛根,板蓝根,白花蛇舌草
- 特点:
- 暑邪:致病具有炎热升散特性之外邪,常出现在夏至之后,立秋之前
- 特点:
- 暑为阳邪,其性炎热
- 暑性升散,扰神伤津耗气
- 暑多挟湿
清暑:西瓜,冬瓜,哈密瓜,香瓜,绿豆,凉粉
- 特点:
- 风邪: 致病具有风之轻阳,开泻,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
- 病因:
疬气: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于传染性的外邪
- 如:霍乱,禽流感,非典,登革热,疟疾
- 传染途径:空气,饮食,蚊虫叮咬等
- 特点:
- 传染性强,易于流行
- 发病急骤然,病情危笃
- 一气一证,症状相似
- 产生因素:
- 气候
- 环境
七情:人的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的情志变化
- 致病条件:突然,强烈,持久
- 特点:
- 直接伤及内脏,七情首伤心脏,怒伤肝,喜伤心,思伤脾,恐伤肾,忧伤肺
- 易伤潜病之脏
- 影响脏腑气机
- 怒则气上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,恐则气下,惊则气乱,思则气结
- 多发为情志病
- 七情影响病情
- 古代医案:
- 顺情:开导劝说;释疑;畅情
- 刺情:以情刺情;转移注意
- 示意
劳逸失度
外伤
寄生虫
药邪
医过
先天因素
6. 病机
参考文献: